朱丹溪的人物评价

朱丹溪的学说, 后世有褒和贬, 但以褒为主 。 如明代医家方广说:“求其可以为万世法者, 张长沙外感, 李东垣内伤, 刘河间热证, 朱丹溪杂病, 数者而已 。 然而丹溪实又贯通乎诸君子, 尤号集医道之大成者也”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序) 。 但由于朱丹溪只明一义, 过分强调了“阳有余”的一面, 而不谈阳也有亏损的一面;在临床上太强调“滋阴降火”, 因此, 未免有它的片面性, 从而遭到后人的激烈反对 。 张介宾也因其执着一端而攻之不遗余力, 说:“丹溪之言火多者, 谓热药能杀人 。 而余察其为寒多者, 则但见寒药之杀人耳”(《景岳全书》) 。 历代对朱丹溪的学说评价, 尽管有褒有贬, 但总的来说, 朱丹溪的学说在国内外仍有很大影响, 在祖国医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面 。 日本医家曾成立“丹溪学社”, 专门研究丹溪的学说 。

纵观朱丹溪一生, 有苦有泪, 尤其是当他立在风雨中, 乞求罗知悌收他为徒, 教他习医时的情景, 我们不难想象出他的毅力, 为了一个目的, 即使千折百转, 不达目的仍誓不罢休 。 就是到了今天, 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 。 所以说, 他不仅在医学方面, 就是在做事方面, 思想方面, 也为我们积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, 不愧为一代名医, 一代名人 。 朱丹溪的医学成就, 主要是“相火论”、“阳有余阴不足论”, 并在此基础上, 确立“滋阴降火”的治则, 倡导滋阴学说及《局方发挥》一书, 对杂病创气、血、痰、郁的辨证方面 。 其他, 如恶寒非寒、恶热非热之论, 养老、慈幼、茹淡、节饮食、节情欲等论, 大都从养阴出发, 均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。 丹溪学说, 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, 而且在15世纪时, 由日本人月湖和田代三喜等传入日本, 成为沿用至今的日本汉医的辨证纲领 。 日本又成立“丹溪学社”, 进行研究和推广 。 迄今日本尚存“丹溪学社” 。 日本仅医滩、气、血、水病因学说, 由张仲景的水饮和朱丹溪所创之气、血、痰演化而来 。

朱丹溪得罗知悌之学后, 不断进行实践, 又集张子和、李东垣二家之长处, 将刘完素之说一变而为阴虚火旺之说, 专攻于泻相火、补真阴, 形成丹溪学派 。
【朱丹溪的人物评价】

    推荐阅读